逛街时,朋友看上一件春季新款风衣,1499RMB,试穿之后,她更加喜欢了,除了凸显出她的苗条身材,更是衬得她整个人都很有精气神。
可在价格上,她纠结了好大一会儿,依然不舍得买。不过转瞬之间,她去某宝搜了同款,价格1299RMB。
在反复确认两者是同样的款式、同样的材质后,她马上在网上下单了。省下来200块钱,她开心了一整天。
商场看到一件喜欢的衣服,网上搜同款下单,这种行为好吗?
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操作。
这是消费者的自由,合理并且理性,让收益最大化,没什么不可以。之所以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,我认为主要有3大原因:
第一、对比价格,想省钱
除了线上线下同款商品之外,通常情况下,商场相对于淘宝网店,很多东西都贵不少,毕竟有店面租金、人工等成本。
比如一件打底衬衣,商场499元,淘宝199块,便宜了300块,用300块钱买猪肉不香吗?
钱不好赚,为什么不省一点呢?
开源也要节流,才能存到钱。
如果放在以往,我们只能去家附近的实体店买到喜欢的东西。即便是贵不少,也会买下,因为没有其它渠道买到更低价格的同类商品。
而现在随着万物互联,电商平台在逐渐缩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格落差。比如,某二手车买卖网站的口号直接是:没有中间商赚差价。
即便是随着流量越来越贵,网店需要做推广、营销,价格并没有前几年那么优惠了。
反而是很多实体店,生意不好做,有各种打折活动,力度比网上还要便宜一些,但很多消费者对于淘宝有很大的期待。
第二、不着急买,又怕错过
一些人逛商场,只是漫无目的闲逛,或让自己开心。偶尔看到喜欢的东西,不急用。
但是又怕错过或忘记,就先收藏起来,等哪天有优惠了再买也可以,反正一年有那么多节日,都是折扣。
而且消费者喜欢“货比三家”。
在商场看到一个东西,不一定100%满意手机淘宝可以搜同款吗,或许只是喜欢某个设计或样式。基于平台强大的数据推算,或许在淘宝上可以找到更满意的商品。
这和时间管理上的“四象限法则”一样,只有“紧急重要”的事情,才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面对一件商品,除非急需且特别喜欢,消费者才会马上为之付费,否则也就看看而已。
第三、淘宝让“消费者剩余”变高
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“消费者剩余”,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减去商品的实际价格得到。
也就是说,如果一件商品,不能给消费者带来除了这件商品之外的满足或附带价值,这将是一笔理性的消费,消费者会很小心地分配自己来之不易的财富,到底是做当前消费,还是考虑到未来。
更重要的一方面是,淘宝网店相对于实体商场,具有3个方面的附带价值:
淘宝有商品评价
即便大家知道那不完全可靠手机淘宝可以搜同款吗,依然对它有一种隐隐的莫名期待
来源【企业推广】自媒体,更多内容/合作请关注「辉声辉语」公众号,送10G营销资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