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推广

Hi, 请登录

从广告策划转型到电商营销策划,应该怎么做?

现在以天猫为首的电商平台在营销上已经不满足于曾经拉人砍价/拼团的促销玩法了;而是需要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创新的品牌站外那套social(社会化营销)digital(数字化营销)玩法。做social、digital的,如何做好电商营销策划呢?本文讲了三点从传统做广告策划转型到电商营销策划的建议,与大家分享!

从广告策划转型到电商营销策划,应该怎么做?

首先讲一下写这篇内容的出发点:

现在以天猫为首的电商平台在营销上是玩得越来越溜了,早就不满足于当年那套拉人砍价/拼团的促销玩法了;而是需要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创新的品牌站外那套social(社会化营销)、digital(数字化营销)玩法。

随着电商平台把品牌旗舰店升级为消费者运营阵地定位的推出,这种趋势愈发明显。

按理说,这对于一些做social、digital的广告公司来说,无疑是件好事:自己的特长又可以有更大的舞台发挥了。但结果却是,这些擅长做social、digital广告公司写出来的电商营销方案,往往被反馈:不够电商!

我也经常被一些在创意热店、广告公司做策划的朋友问:电商营销方案应该怎么写?我现在方案要怎么才能更电商?

这其实是一个矛盾点:电商平台营销中明明是很需要social、digital的玩法。这些做social、digital的广告公司,明明也有经验、也可以提出很多好玩的创意玩法。但这两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就是很难匹配。

为什么?

原因很简单:行业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。

所以,接下来,我将作为“中间人”,来聊聊:做social、digital的,如何做好电商营销策划?

希望可以对有相关困惑的朋友,有一些参考价值。

一、要想好“传播什么”和“卖什么”怎么无缝连接

这其实是我觉得做social、digital的广告公司写出来的电商营销方案中,最欠缺的一块。

我看过很多这类方案,里面有吸睛的social话题、有好玩的互动H5创意、有自带网红气质的快闪活动创意;但就是看不到这些做完后,落到电商站内有什么承接。

简而言之就是:在传播面做得很好玩,但在货品面没有着笔墨。这就会出问题,因为在电商环境,终归的目的还是要卖货。

借着这个话题,我再延展一下。现在不都说:“品效合一”,甚至是“品销合一”嘛?

当然也有很多人说这是个伪命题,根本不可能同时做到。但我觉得是有机会的,这个机会就在于能否在货品创意上,承接住品牌传播的核心信息,让这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无缝连接的状态。如果空说比较抽象的话,我们可以举些例子来说。

比如:这几天刚好在天猫上超品日的奥利奥。

这几年,奥利奥想要极力塑造的品牌形象就是一个很会玩的饼干,于是可以看到它在传播上有一系列出彩又可以保持一致主线的玩法。从国内最早做定制奥利奥缤纷填色包装、连续几年做的饼干音乐礼盒、用饼干搭一座故宫,再到今年和周杰伦合作,用饼干搭的系列时光周游展致敬青春经典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奥利奥是真的用货品创意来承接了它在传播端的玩法,甚至有的直接是用货品端的创意,反向带动传播端要做什么。

这对于消费者来说,是可以通过完整的购物体验,get到品牌所要塑造清晰形象,增加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的。

与奥利奥比较类似的案例是kindle最近一两年的营销动作,自从去年用“kindle盖面面更香”打通了官方接梗营销的“任督二脉”后,品牌好像开始天性解放了。今年又推出了kindle牌的床上三件套。官方接住“助眠神器”的称号,打出“读书的人,有梦可做”的主题。

这两次的campaign,在我看来,是kindle很好的“品效合一”尝试。

从广告策划转型到电商营销策划,应该怎么做?

所以,在做电商营销策划的时候,我推崇的原则是:先看看这次有没有现成的尖货,所谓“尖货”就是自带话题的货品。

如果有,可以基于尖货本身,反向输出传播端的创意玩法;如果没有,可以先想传播端的内容,但是一定要电商端的货品或者体验玩法承接。

货品创意,可以是结合站外创意的特供礼盒、赠品等,比如奥利奥的音乐礼盒、G-SHOCK今年超品日推出的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指尖滑板礼盒,以及各种明星、IP联名、品牌跨界礼盒等。

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尖货,也想不出什么承接创意的特供货品,或者品牌根本没有预算或者来不及生产,这时候还有一招,就是在电商购物体验上承接传播端的创意。

比如天猫国际做过一个“上班摸鱼”的创意campaign,真的是把电商页面做成是各种上班族工作的界面。比如outlook收邮箱、Excel拉数据、素材网找图、码农在线编程等。还有通过购物体验与传播端保持一致的创意,比如:华帝的“法国队夺冠,华帝退全款”、gxg.jeans的“下雨就免单”,以及让明星当一日客服抽幸运消费者回复等等。

从广告策划转型到电商营销策划,应该怎么做?

总结一下,做好电商营销策划的第一条:要把“传播什么”和“卖什么”无缝连接,“卖什么”可以从货品或者购物体验两个层面去切入。

二、构建纵向的消费者AIPL流转链路

传统我们做social、digital的思维是,先有一个BIG IDEA,然后再基于这个BIG IDEA延展到social传播可以做什么、H5可以做什么、线下活动可以做什么、PR可以做什么……

呈现的是一种横向的360的整合营销体验。

但你想过吗?

这种思维下的营销效率是比较低的。因为很多环节可能都是重复在打awareness、engagement,而对于更后面的购物链路是没有的;或者让还处于awareness阶段的人群,直接跳级到purchase。很显然中间的流失率太大了,起到的电商转化效果也是比较差的。

怎么办呢?

这时候,就要求我们用纵向的消费者AIPL流转链路四件套促销文案,来替代横向的360度整合营销体验,去策划每一个营销环节。

比如这个环节是对应把潜在的行业人群转化成品牌的A人群,另一个环节是把A人群转化成I人群,再通过别的内容把I人群转化成P人群……

四件套促销文案_双十一促销文案_四件套促销文案

针对品牌人群数据现状以及对应的营销目标,品牌可以有侧重地投入在某个环节,最终的效果是让每一个执行环节都是有的放矢的,从而促进消费人群往后连路流转。

所以,在做电商营销策划的时候,建议先基于品牌人群链路当前存在的问题,明确此次campaign的人群运营目标。

比如:基于数据银行分析到,链路中“I人群”到“P人群”流转率太低的问题,说明店铺目前缺少销售转化机制。

做法是先把“I人群”根据标签分成不同的群组。有的可能是对促销折扣敏感,那就可以通过钻展给他们推送店铺折扣信息来做收割;而有的是通过明星活动拉进来的,那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明星周边货品来吸引他们做下一步的购买动作。

总体而言,建议在做电商营销策划的时候,可以画一张类似下面这样的AIPL链路流转图;先基于人群运营目标,再把做的每一个营销环节对应进表格中。

从广告策划转型到电商营销策划,应该怎么做?

三、在不改变品牌初衷前提下,迎合电商平台一起玩

我看过很多social、digital广告公司写出来的方案,从小二那得到的反馈是:这跟我平台有什么关系?

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点:做电商营销策划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怎么迎合电商平台一起玩。

为什么要迎合它一起玩?

原因很简单,资源置换嘛!品牌方既然投入了资源做电商营销campaign,肯定希望多多少少可以从平台那换来一点资源。甚至可以pk到诸如超品日、欢聚日、小黑盒这些营销IP活动。

那么,怎么才算迎合电商平台一起玩呢?

我觉得可以有以下三个方向切入,可以结合品牌自身的情况去选择。

1. “引流型”

就是各种媒介资源,比如KOL、硬广都带上电商平台链接;或者是各种线下快闪活动、视频尾版、海报都带上品牌和电商平台的联合logo。

这个是最容易想到的,但也是最有必要的。

很多时候被反馈“跟电商平台没关系”的背后,其实方案中没有体现这些,或者放得不够突出没被看到。

2. “趋势型”

就是在不同阶段,都会有电商平台主推的趋势。品牌要是抓住这些趋势红利,就自然能够从平台那获得一些资源倾斜。

比如大概是去年这

试看结束,如继续查看请付费↓↓↓↓
打赏0.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,立即打赏

来源【企业推广】自媒体,更多内容/合作请关注「辉声辉语」公众号,送10G营销资料!

相关推荐